不知怎么,前一段时间,我经常梦到我的小学与中学,彼情彼景像童话般让人温馨。我突然产生了要去小学和初中校园看一看的冲动,以重拾那段美好的记忆。因而,今年的国庆长假,我决定回家,一方面探望自己的亲人,另一方面也了却我的这一小小心结。
10月4日上午,我去了久别的小学校园。与梦境不同,这里已经一片荒凉,几排教室孤零零地座落在那里,看上去已经年久失修,像老人一样饱经沧桑,教室里没有了读书声、嬉笑声,周围长满了没膝的野草,甚或还看到一些鸡在那里啄食。我依晰辨清我小学六年曾经就读的那几间教室。我还记得在第一排教室的后面有一间大的办公室,所有的老师都在那里办公。办公室的前面有一个乒乓球台,课余时间,老师们经常在这里打乒乓球,有时,学生也参与其中。如今,乒乓球台连同办公室都没有了踪影。过去的操场、花坛也都被铲平了,变成了民房和商铺。据说,由于现在的生源大幅减少,村里的小学已经解散,学校也被村官卖掉。
生源的减少不仅影响到了小学,也对初中造成了冲击,我过去所在的初中学校是由邻近的几个村子共同创办的,学校建在一个稍大的村子,像我们这些邻近村的孩子就要每天步行很远的路上学。而今,我的初中已经降格为小学,周边几个村子的小学生们都要到这里上课。
下午,我寻着初中的足迹踏上了初中校园的上学之路。过去,我的初中学校建在邻村,从我家到学校,大概2-3里路的样子,每次步行近半小时,每天三次。学校所在村与我们村子的中间是大片田地,由于走大路比较远,抄近道成为当时许多人的首选。于是,不知何时,在大片田地的中间开辟出来一条羊肠小道,这条小道为学生和路人提供了许多便利。现在,当我走到村头寻找这条小道时,我却发现找不到了,于是我不得不走大路。或许走的人少了,也就没了路。到了初中校园,发现大门紧锁,无法入内,只能在门口驻足观望。虽然校园还是那个校园,但内核已经变了,完全是小学学校的设施,原来的教室、房舍等都看不到半点踪影,这俨然是一所小学了。
一项政策的影响之大的确难以预料。在计划生育政策效应下,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。拿我们家乡为例,原来每个村都有一个村办小学,几个村也共有一所初中学校,那时的学生多,教师多,校园大。想当初,我家就在小学校园的南面,仅隔了两排民房,上学、放学都很方便,有时课余时间,我还回家吃东西。如今,计划生育政策效应呈现,适龄儿童的生源大幅减少,好多村子连村办小学都取消了,几个村子合用一个小学,这逼着小孩子们不得不跑到很远的邻村去上学。这也给孩子及其家长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,孩子家长必须每天几次接送孩子上学、放学,据说,家长们对此意见很大。而且,由于路途远,上学路上孩子的安全问题也是一大隐患。村办小学的解散与重组的确有其可以理解的现实原因,但在面临新问题时,农村小学与中学教育的改革似应更多地从孩子出发、从家长出发,应该更加人性化。“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”,然而在一些地方,片面追求经济建设、忽视孩子教育问题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,对于教育的投入以及重视程度显然不够,如此对待“祖国的未来”,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。